探索先行这十年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嘉善开放发展的进与合

发布日期:2024-11-04 来源:半岛官网登录入口网址

  嘉善示范点建设是国家赋予浙江、嘉善的重大使命。2013年2月、2017年2月、2022年9月,国家层面连续三轮制定实施嘉善示范点建设方案,帮助指导嘉善在更高起点上系统谋划县域发展。嘉善县针对县域发展中经济转型、城乡融合、要素流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难题,积极探索解决路径和可行方案,打造制度创新经验,为全国县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in嘉善客户端推出《探索先行这十年》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视线、破题视点、专家视角,多角度解析嘉善在示范点建设中探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方位呈现嘉善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记者视线日下午,“筑梦嘉善·共享未来”Link-in 2024长三角专精特新产业论坛在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举办。

  绿电“集中”供暖、英视智能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整县(区)光氢一体化等8个科学技术人才项目团队负责人以路演形式,展示了创新成果、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盈利模式,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运营总监叶婷也现场解读了嘉善科技政策及专精特新政策,让专精特新企业代表、项目方代表和投融资机构代表们全方面了解了政策内容、申请条件和优惠政策。

  “这不仅为企业把握商机、享受政策红利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不少团队负责这个的人说将进一步洽谈合作事宜,在嘉善投资兴业。

  政产研用金,资源要素在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集聚。自2019年在上海虹桥商务区设立以来,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已累计引进落地科学技术人才项目80余个。

  3月4日签约落户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康爱生物胃癌细胞治疗药物项目,就是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牵线搭桥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于2023年引进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是一家拥有涵盖研究、临床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全面实力国内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

  “未来我们将以嘉善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地区。”公司副总经理李君阳介绍,此次签约后企业将把总部迁至嘉善,建立胃癌细胞治疗药物中试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运营,达产后预计产值不低于10亿元。

  作为嘉善的在沪窗口,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从始至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为嘉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着力打造成为在沪高科技项目的育成中心、在善高层次企业在上海的研发中心。

  “接下来将充分的利用虹桥商务区的枢纽功能和会展国家级项目平台资源以及官方运营商菜根发展的国际创新资源,为嘉善招引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项目,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叶婷表示。

  嘉善毗邻大都市圈,面对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创新资源外溢,嘉善承接哪些、如何承接,一直嘉善探索的方向。

  从2013年启用中国归谷科技园,提升对接上海高端产业创新孵化功能,到2019年启动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着力引进上海研发机构及研发人才,再到2023年嘉善复旦研究院开园,推动科技成果在嘉善落地转化……

  十多年来,嘉善从政府联动、平台协作、人才支撑、政策衔接等方面,创新接轨区域中心城市协同科学技术创新机制,持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创新网络,向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主动迈进,持续增强嘉善对长三角高端产业、先进的技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嘉善还抢抓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机遇,将在上海牵翼网注册的上海创新载体纳入创新券应用限制范围,打破区域壁垒,充分共享上海、江苏、浙江等高校院所科研资源,帮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依托大都市创新资源,创新接轨区域中心城市协同科学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了300多家嘉善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建立科学技术合作关系,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60多个,联合攻破关键领域技术难题60多项。”嘉善县科技局副局长李虹说。

  “把长三角科研资源集聚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里面,把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嘉善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浙大智慧绿洲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研究员刘云中表示,嘉善不仅要立足自身,也要换位思考,从上海的角度看,它也需要跟周边区域合作。大都市周边的区域,要善于抓住高端产业转移、科创资源外溢、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等机遇,充分的发挥网络效应,快速推进一体化发展。

  “服务长三角区域的企业,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走向大市场,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3月26日下午举行的嘉善留学生梦享家“海燕说”留学归国人才主题分享会上,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研究院邱爽分享了从归国到入职的经历。

  在嘉善、在浙大智慧绿洲,这位武汉籍海归人才的科研梦想正照进现实。过去一年,邱爽忙着走访企业,搭建中试车间,与长三角企业一同开展研发工作,“人才服务贴心,研究方向一致,实验室软硬件无差,但做得事情更有意义”。

  近年来,嘉善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海纳八方人才,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归国人员将嘉善作为圆梦之地,慢慢的变多的嘉善籍本土海外留学人员也选择毕业后归国回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全县海外留学人员1500余人,留学归国人员600余人。他们活跃在金融、教育、科技等领域,已成为赋能嘉善“双示范”建设的一支新兴力量。

  为构建留学人员全链条服务体系,嘉善县启用了“海燕归巢 祥符有约——嘉善留学生梦享家”,并成立“留学人员全链条服务联盟”,聚焦准留学生、留学人员及海归人才三类人群,提供留学政策咨询、出入境需要注意的几点培训、留学人员急救培训、就业指导以及海归人才政策兑现等服务,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体系。

  “从政策咨询到政策兑现,从工作到生活,嘉善整合了科技、人社、统战等多部门力量提供全程辅导,帮助我快速适应国内工作环境,让我可以一心一意搞科研。”邱爽对这套全流程服务赞赏有加。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嘉善既有外溢效应的机遇,也有虹吸效应的瓶颈,对于吸引高品质人才尤为如此。

  “以前在高品质人才引育上,嘉善相对缺少竞争优势,人才往往更注重平台跟城市能级。”嘉善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县委人才办副主任邹晓津坦言。

  破题招才引智“难点”“痛点”,近年来,嘉善着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制定人才新政,深入实施“祥符英才”计划,聚焦产业细致划分领域,建立科学技术人才专家库,引育高端科学技术人才;以高能级科创载体、企业研究院等为依托,在科研项目中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招引青年人才;完善“企业出题、政府张榜、能者解题”的攻关模式,实施“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柔性引进人才。

  此外,嘉善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出人才住房券和人才福利房,打造人才驿站、高层次人才会客厅等人才活动阵地。全面深化外国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推行“单一窗口”外国人来华工作类业务全覆盖,优化涉外人才许可审批流程,推进与毗邻地区外国高端和专业人才互认。

  “这几年,留学人员已成为嘉善‘双示范’建设宝贵的人才资源和力量。”嘉善县委统战部部务会议成员、县侨联主席张润纯表示,针对在走访留学人员时发现的出入境、国内外医疗环境差异、学成回国后适应等问题,会同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创新具有嘉善特色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留学人员服务体系,使留学人员留学更便利顺畅、出入境更方便快捷、毕业创业无缝衔接,多措并举涵养新侨人才最优生态。

  “没想到现在新设个体户这么便利。”3月26日,嘉善市民王志强在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跨省通办”专窗,一次办完并领到了吴江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

  王志强一直从事运输行业,今年他想把生意做到苏州吴江去。本来以为办理吴江的执照,只能到吴江去办,没想到在嘉善当地就能办。更令王志强意外地是办理速度如此之快——最起码七八天时间,现在当天立取。

  去年6月,嘉善成功办理首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区“证照联办通取”,办事群众只需“进入一个窗口、申请一次、递交一份材料”,即可一次性集成办理营业执照和其他准入类许可证件新设联办,现场领取。

  通过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交叉授权受理,“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已实现1306个事项跨省“同城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跨省办事需求。

  “今年我们打算在跨省通办的虚拟窗口做进一步探索,优化功能,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嘉善县政务数据办改革指导科科长费捷说。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意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为破除跨区域体制机制障碍,嘉善以合的意识,推动各自为阵走向合作共生,创新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联动机制,通过制度跨省共议、数据跨省共享、事项跨省通办,推动跨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

  针对跨区域数据安全共享,依托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在全国率先搭建跨省区块链系统,在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布设7个区块链节点,推动高频电子证照数据、财政医疗电子票据等11类数据上链共享;针对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嘉善会同青浦、吴江,开展跨区域比对,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统一压减跑动次数、材料数量、办理时长,共同出台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施意见、企业名争议解决的方法等5项制度文件,推动三地政务服务执行同一标准;针对跨省就医无法刷卡、群众零星报销周期长、流程繁问题,打造“区块链+医保智能理赔”应用,嘉善打通周边青浦、吴江等地医保不通互联网的阻滞,建立互联网结算机制,实现三地医保一体化免备案刷卡结算……

  数据要素在一体化示范区里越跑越快、越跑越深,一系列应用场景走进企业、群众身边。截至目前,一体化示范区实现近300项客户服务事项和137项个人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市民卡、公积金、医保等领域68项业务实现跨省就近自助办,共布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290台,联通全国278个地区,就近服务示范区群众90多万人次。

  “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的跨区域供给效率,是否处在比较成本较低的状态,这是观察一体化发展质效的一个角度。”浙大智慧绿洲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刘云中研究员认为,嘉善主动融入长三角,不仅要抢抓上海打造“五个中心”升级版的发展机遇,在产业链、创新链等领域全方位深化与上海的协同协作、融合互补,也要开拓一体化应用场景和个性化精准服务,下大力气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


探索先行这十年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嘉善开放发展的进与合

发布日期:2024-11-04

  嘉善示范点建设是国家赋予浙江、嘉善的重大使命。2013年2月、2017年2月、2022年9月,国家层面连续三轮制定实施嘉善示范点建设方案,帮助指导嘉善在更高起点上系统谋划县域发展。嘉善县针对县域发展中经济转型、城乡融合、要素流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难题,积极探索解决路径和可行方案,打造制度创新经验,为全国县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in嘉善客户端推出《探索先行这十年》系列报道,通过记者视线、破题视点、专家视角,多角度解析嘉善在示范点建设中探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方位呈现嘉善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记者视线日下午,“筑梦嘉善·共享未来”Link-in 2024长三角专精特新产业论坛在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举办。

  绿电“集中”供暖、英视智能工业质量解决方案、整县(区)光氢一体化等8个科学技术人才项目团队负责人以路演形式,展示了创新成果、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盈利模式,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运营总监叶婷也现场解读了嘉善科技政策及专精特新政策,让专精特新企业代表、项目方代表和投融资机构代表们全方面了解了政策内容、申请条件和优惠政策。

  “这不仅为企业把握商机、享受政策红利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不少团队负责这个的人说将进一步洽谈合作事宜,在嘉善投资兴业。

  政产研用金,资源要素在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集聚。自2019年在上海虹桥商务区设立以来,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已累计引进落地科学技术人才项目80余个。

  3月4日签约落户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康爱生物胃癌细胞治疗药物项目,就是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牵线搭桥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于2023年引进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是一家拥有涵盖研究、临床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全面实力国内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

  “未来我们将以嘉善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地区。”公司副总经理李君阳介绍,此次签约后企业将把总部迁至嘉善,建立胃癌细胞治疗药物中试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正式投产运营,达产后预计产值不低于10亿元。

  作为嘉善的在沪窗口,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从始至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为嘉善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着力打造成为在沪高科技项目的育成中心、在善高层次企业在上海的研发中心。

  “接下来将充分的利用虹桥商务区的枢纽功能和会展国家级项目平台资源以及官方运营商菜根发展的国际创新资源,为嘉善招引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项目,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叶婷表示。

  嘉善毗邻大都市圈,面对上海等中心城市的创新资源外溢,嘉善承接哪些、如何承接,一直嘉善探索的方向。

  从2013年启用中国归谷科技园,提升对接上海高端产业创新孵化功能,到2019年启动嘉善国际创新中心(上海),着力引进上海研发机构及研发人才,再到2023年嘉善复旦研究院开园,推动科技成果在嘉善落地转化……

  十多年来,嘉善从政府联动、平台协作、人才支撑、政策衔接等方面,创新接轨区域中心城市协同科学技术创新机制,持续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创新网络,向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主动迈进,持续增强嘉善对长三角高端产业、先进的技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嘉善还抢抓长三角科学技术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机遇,将在上海牵翼网注册的上海创新载体纳入创新券应用限制范围,打破区域壁垒,充分共享上海、江苏、浙江等高校院所科研资源,帮企业降低研发成本。

  “依托大都市创新资源,创新接轨区域中心城市协同科学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了300多家嘉善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建立科学技术合作关系,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60多个,联合攻破关键领域技术难题60多项。”嘉善县科技局副局长李虹说。

  “把长三角科研资源集聚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里面,把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嘉善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卓有成效的”。浙大智慧绿洲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研究员刘云中表示,嘉善不仅要立足自身,也要换位思考,从上海的角度看,它也需要跟周边区域合作。大都市周边的区域,要善于抓住高端产业转移、科创资源外溢、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等机遇,充分的发挥网络效应,快速推进一体化发展。

  “服务长三角区域的企业,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走向大市场,助力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3月26日下午举行的嘉善留学生梦享家“海燕说”留学归国人才主题分享会上,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研究院邱爽分享了从归国到入职的经历。

  在嘉善、在浙大智慧绿洲,这位武汉籍海归人才的科研梦想正照进现实。过去一年,邱爽忙着走访企业,搭建中试车间,与长三角企业一同开展研发工作,“人才服务贴心,研究方向一致,实验室软硬件无差,但做得事情更有意义”。

  近年来,嘉善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海纳八方人才,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留学归国人员将嘉善作为圆梦之地,慢慢的变多的嘉善籍本土海外留学人员也选择毕业后归国回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全县海外留学人员1500余人,留学归国人员600余人。他们活跃在金融、教育、科技等领域,已成为赋能嘉善“双示范”建设的一支新兴力量。

  为构建留学人员全链条服务体系,嘉善县启用了“海燕归巢 祥符有约——嘉善留学生梦享家”,并成立“留学人员全链条服务联盟”,聚焦准留学生、留学人员及海归人才三类人群,提供留学政策咨询、出入境需要注意的几点培训、留学人员急救培训、就业指导以及海归人才政策兑现等服务,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服务体系。

  “从政策咨询到政策兑现,从工作到生活,嘉善整合了科技、人社、统战等多部门力量提供全程辅导,帮助我快速适应国内工作环境,让我可以一心一意搞科研。”邱爽对这套全流程服务赞赏有加。

  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嘉善既有外溢效应的机遇,也有虹吸效应的瓶颈,对于吸引高品质人才尤为如此。

  “以前在高品质人才引育上,嘉善相对缺少竞争优势,人才往往更注重平台跟城市能级。”嘉善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县委人才办副主任邹晓津坦言。

  破题招才引智“难点”“痛点”,近年来,嘉善着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制定人才新政,深入实施“祥符英才”计划,聚焦产业细致划分领域,建立科学技术人才专家库,引育高端科学技术人才;以高能级科创载体、企业研究院等为依托,在科研项目中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招引青年人才;完善“企业出题、政府张榜、能者解题”的攻关模式,实施“揭榜挂帅”联合攻关,柔性引进人才。

  此外,嘉善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推出人才住房券和人才福利房,打造人才驿站、高层次人才会客厅等人才活动阵地。全面深化外国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改革,推行“单一窗口”外国人来华工作类业务全覆盖,优化涉外人才许可审批流程,推进与毗邻地区外国高端和专业人才互认。

  “这几年,留学人员已成为嘉善‘双示范’建设宝贵的人才资源和力量。”嘉善县委统战部部务会议成员、县侨联主席张润纯表示,针对在走访留学人员时发现的出入境、国内外医疗环境差异、学成回国后适应等问题,会同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县卫生健康局、县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创新具有嘉善特色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留学人员服务体系,使留学人员留学更便利顺畅、出入境更方便快捷、毕业创业无缝衔接,多措并举涵养新侨人才最优生态。

  “没想到现在新设个体户这么便利。”3月26日,嘉善市民王志强在嘉善县政务服务中心长三角“跨省通办”专窗,一次办完并领到了吴江的营业执照和交通运输许可证,“省下不少时间和精力!”

  王志强一直从事运输行业,今年他想把生意做到苏州吴江去。本来以为办理吴江的执照,只能到吴江去办,没想到在嘉善当地就能办。更令王志强意外地是办理速度如此之快——最起码七八天时间,现在当天立取。

  去年6月,嘉善成功办理首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区“证照联办通取”,办事群众只需“进入一个窗口、申请一次、递交一份材料”,即可一次性集成办理营业执照和其他准入类许可证件新设联办,现场领取。

  通过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交叉授权受理,“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窗口已实现1306个事项跨省“同城化”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群众跨省办事需求。

  “今年我们打算在跨省通办的虚拟窗口做进一步探索,优化功能,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嘉善县政务数据办改革指导科科长费捷说。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意所在,也是难点所在。为破除跨区域体制机制障碍,嘉善以合的意识,推动各自为阵走向合作共生,创新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联动机制,通过制度跨省共议、数据跨省共享、事项跨省通办,推动跨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

  针对跨区域数据安全共享,依托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在全国率先搭建跨省区块链系统,在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布设7个区块链节点,推动高频电子证照数据、财政医疗电子票据等11类数据上链共享;针对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嘉善会同青浦、吴江,开展跨区域比对,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统一压减跑动次数、材料数量、办理时长,共同出台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施意见、企业名争议解决的方法等5项制度文件,推动三地政务服务执行同一标准;针对跨省就医无法刷卡、群众零星报销周期长、流程繁问题,打造“区块链+医保智能理赔”应用,嘉善打通周边青浦、吴江等地医保不通互联网的阻滞,建立互联网结算机制,实现三地医保一体化免备案刷卡结算……

  数据要素在一体化示范区里越跑越快、越跑越深,一系列应用场景走进企业、群众身边。截至目前,一体化示范区实现近300项客户服务事项和137项个人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市民卡、公积金、医保等领域68项业务实现跨省就近自助办,共布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290台,联通全国278个地区,就近服务示范区群众90多万人次。

  “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的跨区域供给效率,是否处在比较成本较低的状态,这是观察一体化发展质效的一个角度。”浙大智慧绿洲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刘云中研究员认为,嘉善主动融入长三角,不仅要抢抓上海打造“五个中心”升级版的发展机遇,在产业链、创新链等领域全方位深化与上海的协同协作、融合互补,也要开拓一体化应用场景和个性化精准服务,下大力气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