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晚上好,我今晚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的灵魂----共识机制,以及区块链的分类有哪些,还有他们的应用场景。
昨天我们以村里张三向李四借款的例子来说明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账本数据库,那么假设有村民故意记错账,怎么办?是否会影响区块链的安全可靠性。答案是不会的。
区块链是一个规则,而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灵魂,他决定了遵守同一个规则的集体在一起协作,而对于不遵守这个集体规则的人,将不属于这个集体。也就是说记录正确数据的会被认为是在同一条链上,记录不正确数据的人他可能是另一条链上的,甚至是已经离开了区块链网络。从而能够保证记录正确数据的人不会记录错误数据。
那么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规则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区块链是一个规则,而共识机制是实现这个规则的手段。这种实现手段随义务场景的不同也会有不同。
常见的共识机制有工作量证明机制POW,权益量证明POS,还有委托参与度权益证明机制DPOP。那么这些共识机制他们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区块链在去中心的环境下生产数据时需要保证结果一致,当数据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他们就会协商到底以谁为准。
不同的协商方法,他会产生不同的共识机制。譬如,工作量证明机制POW,以谁的计算能力强为准,且要达到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参与到共识机制当中,对设备的要求很高,且非常耗电。
权益量证明机制POS,是以谁的权益大为准,需要先拥有一定的权益才能参与共识,如果有人要捣乱,那么他的权益将受到损失。
还有就是委托参与度权益证明机制DPOP,节点想要参与共识有50%来自于你的权益量,50%来自于线上活跃度(即你的流量,数据,存储,交易量等等),也就是说,只要有权益,不论多少都可以参与到共识机制当中,手机设备直连,既是网络中的参与者,也是生产者,推动了节点参与度和积极性,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
公有链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区块链,即人人可参与,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区块链网络中读取数据、发送和确认交易、竞争记账。公有链的典型代表有比特币,以太坊,EOS等。
私有链是指读取数据的权限由某个组织或机构控制的区块链,参与节点的资格会被严格限制。比如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采购信息。参与记账的人可能只有财务和老板清楚,选择只让公司决策层或者让全体员工知道。像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重庆小犀智的版权链,这一些企业自主开发的区块链应用,一般为私有链。
联盟链是指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维护的区块链,参与区块链的节点是事先选定的。联盟链也只对联盟内部成员开放,或只开放部分功能,链上信息的读取、写入以及记账规则都按照联盟共识来设定,节点的加入也需要得到授权许可。每个参与方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自己数据存放在哪里,产生的数据都只有自己能看到,或者授权给对方密钥才能看到其他参与者的信息,这样就解决隐私和安全性问题,同时能实现去中心化。比如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共同研发了仲裁链,通过智能合约形成的证据链,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缩短仲裁的流程和时间,相对传统的司法操作,降低了10%的成本。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另外,智能合约是在规则上制定规则,也会保障整一个流程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比如之前群里有分享过关于区块链是如何保障月嫂信息不对称及作假的问题。雇主聘请月嫂,在达成合作时,可以在链上做一个智能合约,约定一旦月嫂的服务满足雇主的要求,满足合约上制定服务程度后,权益会自动执行,转到雇主的地址。但是要是月嫂欺骗了雇主,中间有作假,违背了合约上权益转移条件,那么月嫂就收不到权益(这个权益你们可以理解为是工资)。
今晚我就分享到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灵魂,三种共识机制,他们分别是工作量证明机制,权益量证明机制以及委托参与度权益证明机制。还有三种区块链的分类,分别是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认知是积累的过程。
明天晚上我们会聊一下近日发生的武汉红十字会关于物资分配不均和不到位的问题,区块链又是怎么样才能解决的。
本文内容源自冉婷小姐姐的分享,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由灵动区块链编制,经本人审核。
Hello!大家晚上好,我今晚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的灵魂----共识机制,以及区块链的分类有哪些,还有他们的应用场景。
昨天我们以村里张三向李四借款的例子来说明区块链是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账本数据库,那么假设有村民故意记错账,怎么办?是否会影响区块链的安全可靠性。答案是不会的。
区块链是一个规则,而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灵魂,他决定了遵守同一个规则的集体在一起协作,而对于不遵守这个集体规则的人,将不属于这个集体。也就是说记录正确数据的会被认为是在同一条链上,记录不正确数据的人他可能是另一条链上的,甚至是已经离开了区块链网络。从而能够保证记录正确数据的人不会记录错误数据。
那么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规则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区块链是一个规则,而共识机制是实现这个规则的手段。这种实现手段随义务场景的不同也会有不同。
常见的共识机制有工作量证明机制POW,权益量证明POS,还有委托参与度权益证明机制DPOP。那么这些共识机制他们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区块链在去中心的环境下生产数据时需要保证结果一致,当数据出现不一致的时候他们就会协商到底以谁为准。
不同的协商方法,他会产生不同的共识机制。譬如,工作量证明机制POW,以谁的计算能力强为准,且要达到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参与到共识机制当中,对设备的要求很高,且非常耗电。
权益量证明机制POS,是以谁的权益大为准,需要先拥有一定的权益才能参与共识,如果有人要捣乱,那么他的权益将受到损失。
还有就是委托参与度权益证明机制DPOP,节点想要参与共识有50%来自于你的权益量,50%来自于线上活跃度(即你的流量,数据,存储,交易量等等),也就是说,只要有权益,不论多少都可以参与到共识机制当中,手机设备直连,既是网络中的参与者,也是生产者,推动了节点参与度和积极性,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
公有链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区块链,即人人可参与,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区块链网络中读取数据、发送和确认交易、竞争记账。公有链的典型代表有比特币,以太坊,EOS等。
私有链是指读取数据的权限由某个组织或机构控制的区块链,参与节点的资格会被严格限制。比如一个企业的财务预算,采购信息。参与记账的人可能只有财务和老板清楚,选择只让公司决策层或者让全体员工知道。像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重庆小犀智的版权链,这一些企业自主开发的区块链应用,一般为私有链。
联盟链是指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维护的区块链,参与区块链的节点是事先选定的。联盟链也只对联盟内部成员开放,或只开放部分功能,链上信息的读取、写入以及记账规则都按照联盟共识来设定,节点的加入也需要得到授权许可。每个参与方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自己数据存放在哪里,产生的数据都只有自己能看到,或者授权给对方密钥才能看到其他参与者的信息,这样就解决隐私和安全性问题,同时能实现去中心化。比如微众银行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共同研发了仲裁链,通过智能合约形成的证据链,实现证据及审判的标准化,缩短仲裁的流程和时间,相对传统的司法操作,降低了10%的成本。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另外,智能合约是在规则上制定规则,也会保障整一个流程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比如之前群里有分享过关于区块链是如何保障月嫂信息不对称及作假的问题。雇主聘请月嫂,在达成合作时,可以在链上做一个智能合约,约定一旦月嫂的服务满足雇主的要求,满足合约上制定服务程度后,权益会自动执行,转到雇主的地址。但是要是月嫂欺骗了雇主,中间有作假,违背了合约上权益转移条件,那么月嫂就收不到权益(这个权益你们可以理解为是工资)。
今晚我就分享到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了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灵魂,三种共识机制,他们分别是工作量证明机制,权益量证明机制以及委托参与度权益证明机制。还有三种区块链的分类,分别是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认知是积累的过程。
明天晚上我们会聊一下近日发生的武汉红十字会关于物资分配不均和不到位的问题,区块链又是怎么样才能解决的。
本文内容源自冉婷小姐姐的分享,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由灵动区块链编制,经本人审核。